1918年8月19日,农历七月十三,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大慈寺庄重地举行了剃度仪式,正式剃发为僧,法号弘一。这一年,他年满39岁。
李叔同出家的消息如同风一般,从杭州迅速传遍全国,甚至远播海外,成为无数人热议和揣测的神秘话题。那个才华横溢、风度翩翩的艺术先驱,为什么会甘愿舍弃尘世繁华,皈依佛门?
曾有学生直言问他:“老师,您为何选择出家?”李叔同淡然回答:“无所为。”学生又追问:“忍心舍弃骨肉亲人吗?”话音未落,李叔同静静望向窗外纷纷落下的雨点,神情宁静如水,缓缓说道:“人生无常。”
毫无疑问,李叔同是个罕见的天才。正如作家张爱玲所言:“别以为我高傲,其实在弘一法师寺院外,我一直非常谦逊。”他的才华绝非空谈,他是真正的通才,诗词、书画、书法样样精通,兼通中西文化,钢琴、话剧皆能驾驭。他的俊朗容貌与才华相得益彰,理所当然地赢得无数少女芳心。
展开剩余86%李叔同出生于光绪六年,即公元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。他的父亲李世珍,是天津颇有声望的商人。相传他出生时,一只喜鹊叼来一枝松枝飞入产房,被视为吉祥的征兆,那枝松枝也一直被李叔同珍藏于身旁。
受家中信佛传统影响,幼年的李叔同经常被父亲教导念诵《大悲咒》。不到六岁,他已认得不少字,还能读一些简单书籍,如《百孝图》《格言联璧》等。十二岁时,他在哥哥的指导下刻苦读书,家中规矩严明,按时完成作业,这为他日后广博的学识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尤其难能可贵的是,在那个旧社会,能让六岁孩子熟读《文选》极为罕见。到了十二岁,他开始练习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,尤其擅长作词,堪称神童。
“人生犹似西山日,富贵终如草上霜。”这句著名诗句,正是少年李叔同十几岁时所作。十七岁时,他跟随天津名士赵幼梅学习诗词,老师发现他对王维诗词情有独钟,且作词精准细腻,赞叹不已。
那段时间,他还开始钻研篆刻艺术。十八岁时,哥哥从家中拿出三十万巨款供他生活,当时这是一笔惊人的财富。李叔同斥资购置钢琴,开始音乐创作,天赋再次展露无遗。
遵母亲安排,李叔同娶了一位茶商之女,但对爱情并不抱有强烈期待。他关注国家大事,支持康有为、梁启超的维新变法,用刻章表明立场。戊戌政变失败后,他被怀疑为同党,身陷困境。
无奈之下,他携妻赴上海,依靠家族钱庄的资源,租住住所,过着富裕生活。凭借才气,他结识了黄炎培、蔡元培、柳亚子等文化名流。在蔡元培的指导下,李叔同逐渐被发现才华,开始参与话剧表演,创作了《白水滩》《黄天霸》等名作。不幸的是,母亲去世给他带来巨大痛苦,促使他决定远赴日本留学。
1906年,在东京,李叔同首次以“李哀”名义参与日本“随鸥吟社”雅集。同年,他与同学共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,《茶花女》一剧令他名声大振,成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。
日本期间,他认识了日籍妻子诚子,原是他的美术模特。诚子见证了这位画家的才华横溢和全情投入,她亲手做饭送到画室,渐渐被他的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所吸引。秋天,因长时间未见李叔同,诚子相思病倒,他善意安慰,最终两人情定终身。李叔同著名的《出浴》半裸少女即为诚子画像。
几年后,夫妻二人返国。李叔同在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任教,专注音乐教育。辛亥革命后家道中落,他们迁回上海,后经经亨颐介绍,受聘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,教授音乐与绘画。
学校后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,李叔同大胆引入裸体模特教学,开创国内先河,获得一致好评。他在此期间风度翩翩,被亲友誉为奇才。丰子恺是他的得意弟子。尽管已有妻子,李叔同仍受众多女性崇拜。
他在同行眼中,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。好友柳亚子,著名爱国诗人、南社领袖,自晚清起便仰慕李叔同。李叔同回国后加入南社,两人文采相投,交往密切,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。柳亚子钦佩他的才气和专注精神。
文学家夏丏尊回忆,校内一次学生失窃事件,李叔同以“认错不认罚,舍监死谢”计策解决,展现其认真负责的一面。而出家之事,则更为严肃。
出家前,李叔同在穿着与打扮上已有佛家气息。夏丏尊探访时,戏言:“做居士真是你的心愿吗?”李叔同含笑未答。好友调侃“索性做和尚吧”,却不知这念头早已在他心底酝酿。断食17日后,他改吃素食,预示着转折。
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,李叔同在虎跑寺庄严剃度,正式出家为僧。
出家前夜,他召集丰子恺与几名学生,把房内所有物品赠予他们,并送给丰子恺一卷自作诗词,笑言:“这阕词写于你这个年纪。”丰子恺泪流满面,明白恩师决意已定。
出家后,李叔同法号弘一,他的认真精神也传遍海内外。人们不解,为何这位风流才子,在时代呼唤他时,选择隐居佛门,清贫度余生。
教育家黄炎培曾忆及李叔同与妻子诀别情景。夫人追至杭州劝说无果,饭毕,李叔同租小船,将妻子送至湖心,头也不回,双手合十,妻子哭泣着返回。这一幕成了后人难以理解的绝唱。
李叔同在佛门立下四大誓愿:一是放下万缘,一心系佛,宁愿堕地狱也不做寺院住持;二是戒除繁文缛节,以简易普遍方式传播佛法,不开大法,不当法师;三是拒绝名利供养,过云流水般淡泊生活,粗茶淡饭、一衣一袖,鞠躬尽瘁;四是立志改僧界风气,推崇恭敬三宝,精严戒律,以戒为师。
外人难以理解他的决心,但结合他的出身、性格和经历,或许能找到答案。他家境殷实,自幼受佛教熏陶;性格孤僻,幼年丧父母,积累心灵创伤;出家前曾断食十七日,示意对红尘看淡;临别家人安排妥当,财产妻儿无忧;更因才华横溢,深谙中西文化。
他对中国教育与文化贡献深远,周恩来曾嘱托曹禺:“编写中国话剧史时,切莫忘了天津的李叔同——即弘一法师,他是西洋绘画、音乐和戏剧传入中国的先驱。”
出家后,诸多好友前来探访,弘一法师从容不迫,平静如水。林语堂曾赞其为“最有才华又最遗世独立的人”。
夏丏尊问丰子恺对李叔同的印象,丰子恺回忆年轻时他带丝绒碗帽,佩美玉,穿花缎袍,昂首挺胸,英俊气质自眉宇间流露。
出家后的弘一法师,将慈悲诠释到极致。徐悲鸿多次登山拜访,见寺中枯枝重焕生机,法师微笑回应:“每天浇水,它们才复苏。”
1942年8月,弘一法师在开化寺讲《八大人觉经》后身体不适,预感生命将尽,开始写遗嘱。宁波白衣寺安心头陀邀其赴陕西赈灾,法师因体弱未能成行,托付遗书与便条给刘质平。
遗嘱中明文禁止追悼会、建塔及其他纪念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-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2023-普通人怎么加杠杆买股票-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